首页

思政课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课建设 -> 正文

【课程建设】打好“组合拳”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

日期:2022-03-24 作者: 点击: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进行了伟大的战“疫”斗争。青年大学生作为这场战“疫”斗争的见证者、亲历者,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丰富的现实素材。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思政课与鲜活的社会现实相融合,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协同发力,精讲抗“疫”思政课,打出了一套给力的“组合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深刻理解了制度优势、科学思维和家国情怀,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引发了强烈共鸣。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王建美:

1.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学第一堂课即从抗疫特殊时期切入,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抗疫进行对比,从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对抗疫中的各行各业的贡献者进行介绍,播放抗疫青春小视频,让学生了解90后一代青年的担当和责任,增强0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2.在实践课中加入抗疫内容的选题,引导学生就抗疫相关内容进行选题,有的学生选了从抗疫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四个自信”的选题,也有的同学选择了抗疫相关的调研。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陈乐:

通过总结学习抗疫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抗疫精神的具体内涵,马原理教研室的教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材,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抗疫精神有机融合,以抗疫过程中感人具体的生动事迹作为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例如在第一章第一节讲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抗疫精神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意识能动性的基本原理。“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中国人民所表现出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意识能动性的基本原理,向全世界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在第三章第三节讲到群众史观、群众路线。在课堂讲授中结合抗疫中的英雄事迹和英雄精神深化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坚实的理论基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力量源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抗击疫情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的最好诠释,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性和指导性。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马丽娟: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将我校抗疫内容“人手一个,青岛科技大学为3.4万学子发放暖心餐盒”、晚上八点相约跳广场舞等有效融入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中第二点“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部分。新闻中报道“近期,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我校取消堂食,为保障同学们用餐便捷安全,提倡绿色节约的生活方式,学校研究决定为全体科大学子配发防疫爱心餐盒,并寄语全校师生,共同抗疫。同学们在感动之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用画笔涂上喜欢的颜色、贴上喜欢的贴画,原本沉闷的表面,变得立体、丰满的艺术品。”同学们在朋友圈纷纷晒出学校送给自己的“铁饭碗”。在调侃“任何一个人没有用到青稞送的不锈钢碗,我都会伤心的OK?”“一起来跳广场舞”的背后,是满满的感动,也是同学们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积极面对疫情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于不便之中积极面对、调整心态、装扮生活、点亮生活,展现了青科大学子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展现了青科大学子对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对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态度。这个“铁饭碗”希望同学们好好珍藏,这里藏着大家大学的时光;这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是大家的生命财富。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室副主任刘宝福:

实践课的学生这学期的选题主要都是大学生讲思政课和微电影,相对来说调研报告算少数。其中有的小组的微电影《“疫”天》主题就是围绕抗击疫情,反映在青岛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学生、老师、医护人员和广大志愿者的奋斗故事;大学生讲思政课的主题也是《弘扬抗疫精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结合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新闻,通过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五章第一节,分析社会主义道德,特别是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集体主义原则对抗击疫情的重要意义。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结合人生观部分的学习,用拍摄视频的方式,分享自己眼中的抗疫故事。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重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其他时期的差别,与学生展开了深入交流,也思考了国家强大,国家的有效防控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通过课上课下的同频共振,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对我们面对的疫情防控有了更深的理解。

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孙倩倩:

将抗疫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大量的报告、讲话、演讲、批示、指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攻坚克难必胜的抗疫信心。孙倩倩说:《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把习近平的相关讲话精神融入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主体的思想理论体系中,用全面的、联系的、辩证的思维讲透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和内在学理。具体地说,就是要结合抗疫精神中的“不惜一切牺牲和代价救治患者”的理念,讲清中国共产党统揽“四个伟大”的初心和使命,让大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要结合抗疫精神中的斗争品质、斗争特点、斗争成果讲清新时代抗疫斗争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要清醒认识到中国抗疫斗争的胜利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体制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在思政课教学中要结合抗疫实践讲透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十三大显著优势。要结合国有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担当精神和义无反顾品质,讲清国有企业在物资保障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讲清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结合抗疫斗争向科技寻找支撑的精神和理念,讲清科技创新、科技人才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讲透创新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刻内涵和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