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廉洁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召开“党的作风建设融入思政课”学术研讨会

日期:2025-04-16 作者:图/张颖 文/谢云帆 点击:

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学理化阐释研究,进一步将党的作风建设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4月15日下午,由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廉洁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党的作风建设融入思政课”学术研讨会于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会议室召开。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李真主持,学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监委驻青岛科技大学监察专员李萍,学校纪委副书记王江忠,学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案件审理室主任侯雯雯,纪检监察室主任孟祥军,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部分教师代表出席会议。

会上,李萍指出:一是要充分认识党的作风建设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深刻把握反腐败的新形势,坚决反对盲目乐观、消极悲观、是非不辨三个方面错误认识,保持战略定力,打好反腐败攻坚战、总体战;要正风肃纪,坚决纠治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相互交织现象,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要打破对高校“清水衙门”“一方净土”的偏颇认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迫性与使命感、责任感,积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思政课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能力、提升境界,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与思政课建设同步建设,推动党的作风建设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李真在致辞中表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重要遵循,内涵丰富、立意深远,彰显着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产生的格局性变化。思政课教师是党的创新理论的践行者与传播者,要强化责任担当,从学习教育中汲取奋斗力量,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强大动力。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课、研究生思政课进行主旨发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陈乐依据自身多年的原理课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将党的作风建设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让学生在理论与实际、逻辑与历史的密切结合中,深切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所具有的现实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党支部书记薛君提出,要活用案例教学,重构课程体系,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将党的作风建设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孙倩倩表示,要把握好系统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通过案例剖析法、小组讨论法、章节检测法将党的作风建设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教研室主任宗芳提出,将党的作风建设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坚持问题导向,将“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讲清楚,将“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讲清楚,将“切实把我们党风搞好”讲清楚,将“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讲清楚。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刘宝福表示,将党的作风建设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丰富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资源,增强其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着手开展编写“党的作风建设案例库”,利用网络资源、红色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及内容,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闫鑫淇提出,将“中央八项规定主题教育”设置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专题。“形势与政策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拔升课程高度、拓展课程深度、提升课程温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党支部书记郭士民提出,党的作风建设融入研究生课程,必须研究融入的内容,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和制度自信,塑造青年群体正确价值观与廉洁意识。

与会专家围绕党的作风建设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路径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从思想共识、学理阐释、教学创新方面打通堵点难点。下一步,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之以恒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大课堂,继续推动学习教育有序有效开展,切实把作风建设贯穿到管党治党、日常工作、立德树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以作风育人新成效为“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