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10会议室举办“求思得”暨“青马铸魂”第十四期学术沙龙活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栾超担任指导老师,2024级、2025级研究生参加,活动由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干事孔嘉祺主持。

栾超系统讲解了选题的重要性、研究目的的明确性,以及根据不同研究视角和方法提升学术价值的策略。同时,她还分享了学术成长过程中在研究方向选择、科研方法应用及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经验,为同学们提供了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在交流环节,研二各小组同学围绕自己撰写的论文进行展示,分享自身论文的研究问题、结构设计与写作思路;研一各小组则交流了意向选题,从题目切入角度、研究意义及可行性等方面展开分析。师生之间围绕学术方向选择、研究路径、论文写作策略及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交流,为同学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可行的参考建议。

此次学术沙龙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交流经验和展示成果的平台,也促进了不同年级之间的学术互动与经验传递,为同学们后续的科研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发。学院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持续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引导同学们在学术探索中主动思考、积极实践,不断提升学术素养,在学术道路上稳步前行。
学术沙龙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享各自的心得感悟:
参加本次“求思得”学术沙龙活动,让我对如何将初步想法落实为一个值得研究、能够执行的论文题目,有了清晰的认识。学长学姐在分享中不仅展示了完整的论文逻辑,更具体揭示了他们从灵感到选题、从构思到成文的转化过程,让我看到了一条可循的路径。栾超老师的点评进一步帮我明确了论文框架搭建的关键与写作中的要点。而在选题讨论环节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一个好的选题不能只停留在感兴趣的层面,必须经历从想法到问题的锤炼——即建立起明确的“问题意识”,并同步构想出具体、可行的研究路径与方法。这场沙龙为我们提供了将模糊想法转化为可执行课题的思维工具与实践启发。
——郭雅菲
今晚栾超老师的论文写作学术沙龙,让我对学术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老师从论文选题的选择入手,强调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出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我意识到必须学会从现实问题中寻找“小切口”,通过扎实的理论功底阐释“大问题”,让论文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现实温度。在点评学姐论文时,老师展现的严谨治学态度令我震撼。从题目到正文,从论点的层层推进到论证的环环相扣,从文献征引的规范到学术表达的精准,每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反复推敲。这让我想起自己考研时磨练的韧性——学术之路从来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的就是这般精益求精的执着。答疑环节中,老师关于理论思辨与实证研究如何结合的解答,解开了我长久以来的困惑。我深切体会到,理论的魅力不在于辞藻堆砌,而在于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这次沙龙不仅教会我写作方法,更让我坚定了治学信念:要在经典与现实的对话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学术声音。
——赵文莉
我们非常荣幸地参与了第十四期“求思得暨青马铸魂”学术沙龙活动,通过此次学习交流我们收获颇丰。栾超老师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学术研究的关键要素,特别强调了选题的前沿性、可行性与价值性,为我们今后的论文写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小组分享环节气氛尤为活跃,大家围绕各自论文中的问题和困惑畅所欲言,交流了各自的经验与困惑。通过此次沙龙,我们学会了清晰认识到选题需兼具创新性与落地性,避免过大过空,充分的前期文献调研和可行性论证不可或缺。同时也更加深刻意识到论文写作不仅是成果展示,更是逻辑思维的系统呈现,清晰的框架、规范的表述、有力的论证是核心要求。我们将积极运用本次沙龙的收获,结合反馈深入打磨选题,开始着手进行更细致的文献调研和初步研究设计,持续关注学术前沿动态,加强文献阅读,加强沟通交流,努力提升自身的学术研究与写作能。
——2024级1组
11月18日下午,我们小组参加了求思得暨青马铸魂第十四期学术沙龙活动,在栾超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热烈交流中,收获颇丰。活动围绕论文选题、撰写等学术痛点展开,针对性极强,恰好解决了我们在学术研究中的困惑。24级同学分享的论文实例干货满满,从选题角度、框架搭建到内容打磨,让我们直观学习到规范学术写作的方法;25级各小组现场讨论选题问题,老师对选题优缺点的精准剖析,帮我们理清了学术研究的思路。现场互动环节中,大家主动发言、积极探讨,不仅加深了对学术写作的理解,更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此次沙龙为我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优质平台,有效提升了学术实践能力。未来,我们将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研究中,主动攻克学术难题,在探索中不断进步,不负指导老师的期望与培养。
——2024级2组
本次学术沙龙聚焦于学术论文写作方法的系统探讨,使我对此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入地认识。老师结合自身经验,从选题定位、结构安排到论证逻辑,逐一剖析了学术写作中的关键环节。我们认识到,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不仅需要明确的问题意识,更需要严谨的层次结构和充分的论据支撑,尤其在理论研究中,概念的清晰界定与逻辑的严密推进至关重要。活动中特别注意到,日常阅读积累与最终学术产出之间存在一道需要主动跨越的鸿沟。掌握写作规范,恰恰是完成这一跨越的桥梁。这促使我们反思自身:以往往往重视理论输入,却疏于对表达规范进行刻意练习。今后应在日常学习中强化写作意识,将方法指导转化为实际的写作能力,努力提升学术表达的准确性与规范性。此次沙龙对我今后的论文写作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2024级3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