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工作

工会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会工作 -> 正文

跟随总书记足迹,以“践”促学提升思政育人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支部暑期实践研修纪实

日期:2024-10-05 作者:图文/薛君 点击:

“思政课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近年来全国各高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实地调研、访问交流、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等活动随着暑期的到来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高校组织师生们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让行走的思政课堂火热全国。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立德树人成效,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针对性、亲和力与吸引力,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2024年8月19日至23日,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支部10名教师来到河北,开展实践研修活动,旨在将价值立场转化为具象实践,不断延展思政课堂的教学“半径”,推动“行走的思政课”走得更深更实。

01 讲好故事,延伸思政教育课堂:追寻总书记足迹,学习传承赛罕坝精神

此次研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调研探访塞罕坝的美丽变迁,切身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的“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在实地体验中净化灵魂,接受洗礼,升华境界,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推动塞罕坝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塞罕坝精神,不仅你们需要继续发扬,全党全国人民也要学习弘扬,共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绿色经济发展好,把生态文明建设好”,习近平总书记同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时说。置身百万亩林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让每一位老师都心潮澎湃。

在塞罕坝研修期间,党支部紧紧围绕传承塞罕坝精神安排研学活动,带领研修老师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塞罕坝的足迹,来到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深入了解塞罕坝林场建设的艰苦奋斗史,学习“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党支部教师们通过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历史遗物、一帧帧再现场景,体悟三代塞罕坝人植绿、护绿的感人故事,深刻体会了解塞罕坝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用青春与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02 用活资源,增强思政教育深度:触摸浸润城市筋骨的绵长文脉,感悟历史波澜与时代脉动的交汇

历史文化的宝库,民族团结的丰碑。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因地处京师和塞北之间、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过渡地带,更因其作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见证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巩固和壮大,见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留下一段段“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历史华章。支部成员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有着“清朝博物馆”之称的承德避暑山庄,了解清代民族关系发展和多措并举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统一的史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参观考察时指出,承德避暑山庄底蕴深厚,在民族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我们的祖先在中华民族的进步过程中、在文明发展的进程中,都有哪些政治智慧、做了哪些事情,我们要深入了解。历史是鲜活的,既有通史,也有专史,各个方面都要研究透。支部成员一行走进避暑山庄博物馆,走进帝王宫殿,走进山庄“万树园”,沉浸式领略这座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徜徉于这座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为政治目的而修建的园林中,教师们深切体味到了积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刻认识到了要因地制宜开展研究阐释,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研史、学史工作的重要性,对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而言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长城印记,党史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丰富党史教育学习形式。支部决定以这次参观考察山海关为契机,打造行走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堂,使教师们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动力。研学活动的第一站是山海关博物馆。作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教育场所和红色教育基地,山海关博物馆每年都吸引着众多党员群众参观学习。博物馆以丰富形式展现了长城从春秋时代诞生存续至今的历史及文明碰撞。“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全体党员不仅了解到了长城的历史,还亲身感受到了长城的气息,瞻仰了长城的宏伟与神圣,体味到中共革命人士的英勇与伟大,共同感受长城文化与人文历史的厚重。

在山海关博物馆,通过党史知识讲解、党员先锋故事分享等活动,大家重温了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见证革命岁月里烈士们的爱国精神,感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在此次党史学习过程中,教师们有针对性地提出,山海关党史教育可以在总体构思、语言文字、影像资料的精细、精致、精彩上下功夫,通过文字、图片、文物等丰富的史料,全面再现山海关的红色历史,讲述在山海关发动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山海关第一个党小组组长杨宝昆、山海关区也是秦皇岛市第一名共产党员刘武、古城人民箪食壶浆迎接解放军入关等多个红色故事。

03 交流研讨,拓宽思政教育视野:与燕山大学马院进行交流

切问近思,交流促建。为学习思政课建设先进经验,推动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支部一行于8月22日赴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交流。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及部分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黄院长代表学院对我院教师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学院建设、学术发展、科室设置等方面介绍了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情况。我院教师代表对燕山大学马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从学院历史沿革、本教研室教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情况。

随后,我院各位老师提出一些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中的难点、过程考核类型、实践教学及考试方式等,希望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能够在这些方面提供一些宝贵建议。燕山大学相关教研室负责人对我院老师提出的各项问题表达出了浓厚的兴趣并详细地阐释其观点,介绍了她们在开课情况、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模式与成功经验,着重介绍了以制度化集体备课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措施成效。在此过程中,我院老师认真聆听、仔细揣摩,并不时围绕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提到的关键点发表了看法,双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沟通联系和座谈交流,建立了两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双方之间的了解,取得了合作的意向,同时为我院老师拓宽了工作思路,实现了在交流中学习、在借鉴中提高的效果,为助力学院改革创新,特别是助力教研室思政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是紧张而又充实的五天,从走进塞罕坝到参观文化古迹再到访问交流,研学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大家边看边学、边记边悟,畅谈体会、分享心得、总结收获,共同开创了一次美好的研学旅程,留下了许多精彩片段,融汇成一堂行走的生动思政课,为教师们深入学习及开展思政课教学积累了素材,提供了动力,从而为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以及推动思政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拓宽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04 研修感悟

本次暑期研修活动丰富、充实,收获满满,其中塞罕坝艰苦创业、战天斗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使我为之震撼。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塞罕坝精神的精髓,更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塞罕坝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打造出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基地,创造了人类奇迹。我们学习和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践行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发扬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保持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将这种奋斗精神有机融入课堂,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王华凤老师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学院教研室的暑期研修活动,感触很深,收获很大。五天时间里,与各位老师们共同走访考察了承德、秦皇岛等地的研学活动基地和场馆,并与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仁们进行了座谈交流。承德避暑山庄、山海关的古建筑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塞罕坝国家公园的郁郁葱葱让我更进一步领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并对“塞罕坝精神”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乌兰布统草原上的古战场和民族风情让我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现状有了更好的把握。在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座谈中,对方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在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期末考试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展示了燕大马院的建设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迪。我们也向友校同仁们分享了我校在线上教学、期末阅卷等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双方借此契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整个研修的过程中,我们克服了天气、交通等多重挑战。虽然舟车劳顿,但大家的士气一直非常高涨,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展现着青科大马院的教师风采。一路上,老师们相互帮助,团结友爱。担任组织工作的薛老师、栾老师、邵老师等人高度认真负责,妥善安排行程,保障了整个研修活动的顺利完成。通过此番研修,大家彼此的友谊更加牢固,这也是我在此次研修中收获的宝贵财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王硕老师

塞罕坝地区具备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承德,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价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在塞罕坝,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历经半个多世纪,将一片荒漠建设成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沙地变林海的伟大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积极助力作用不言而喻,尤其塞罕坝人积极响应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践行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畏艰难险阻,面对新问题攻坚克难、攻克并创新核心技术,铸成了艰苦创业等塞罕坝精神,能够驱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乔海波老师

2024年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教研室研修是一场感悟与收获之旅。在本次研修中我们前往了塞罕坝和秦皇岛燕山大学,经过实地调研和交流,对我的个人思想和教学有很大的提高。在塞罕坝,我们看到了从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一代代塞罕坝人薪火相传,用半个多世纪的接力传承,以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从茫茫荒原到百万亩人工林海,建造起一道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在塞罕坝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塞罕坝精神做出的指示,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离开了壮怀激烈的塞罕坝,我们在秦皇岛与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僚进行了交流。燕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诸多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本次北上之旅,历经恶劣的天气,漫长的旅程,旅途本身也是对我们个人精神的磨砺。本次研修将更好的激励我们完成下学期教学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闫鑫淇老师

本次研修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虽然研修过程中遭遇航班延迟、阴天下雨等不良因素影响,但此次研修过程中全体成员克服困难,圆满完成既定研修任务。通过与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交流学习,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教学与科研中给我诸多启示,同时也对我进一步加强个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有诸多启发。通过参观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美好自然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意义,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雾气环绕的林海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心灵的触动,更加坚定了我们保护环境、绿化祖国的决心。乌兰布统碧绿而广袤无垠的草原、湛蓝的湖泊、奔驰的骏马,既让我们体会到了少数民族风俗与文化,同时也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所带给我们的和平、安宁与共同繁荣。总而言之,五天四晚的行程虽然紧凑但相当充实。作为思政课老师,不仅要关注理论学习,更应走出校园,以广阔的视野关注社会生活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理论学习与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邵长威老师

在暑期研修中,作为大学思政课教师,深入塞罕坝和乌兰布统,深受启发。塞罕坝的荒漠变林海,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三代造林人的艰苦奋斗精神,激励我教导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坚持理想。乌兰布统之行彰显了民族团结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我将引导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塞罕坝与乌兰布统的暑期研修之旅,不仅让我收获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经验,更让我对思政课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栾超老师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2024年8月的暑假,我们党支部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河北塞罕坝林场。在学习考察中,我被那些坚守奋斗,恪尽职守谋发展的决心和定力,还有无悔选择、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用青春铸就绿色梦想的事迹感动着;被那些以勇于担当、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的精神深深震撼。‌凝望那一片片海一般的绿色林地,想着这曾经“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是怎样通过三代塞罕坝人的艰苦努力,变成了“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这一道道“绿色长城”,无不诉说着塞罕坝的人间奇迹。通过实地学习塞罕坝精神,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新时代,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继续坚持和弘扬塞罕坝精神,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潘妍妍老师

2024年的这个炎炎夏日对我而言无疑是特别的,我有幸首次承担组织研修活动的重任。这次经历不仅是对我组织协调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更是一次深刻的学习与成长之旅。为期五天的研修活动站在“思政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视角,为我带来了满满的能量与启示。当我追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寻访到‌早已成为一个精神标识的塞罕坝,被具象化美丽中国的魅力深深折服,对于什么是“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绿色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深刻领悟到了全党全社会必须认真学习和践行塞罕坝精神的重大时代和全局意义。承德避暑山庄和山海关不仅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和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能够为分析讲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提供鲜活的历史材料。与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交流研讨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教研室将认真总结并积极借鉴,为助力教研室思政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 薛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