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马院

媒体马院

当前位置: -> 媒体马院 -> 正文

凤凰新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术研讨会在青岛科技大学召开

日期:2025-11-10 作者:图/刘悦 文/郑天雨 点击:

11月9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术研讨会于青岛科技大学召开。开幕式由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卉主持,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春元,青岛市委统战部一级巡视员、青岛市政治学会会长王振海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张洪坤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王春元在讲话中指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学术自觉,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立足新时代新任务,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系统研究与科学阐释,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王振海在致辞中强调,作为地方社科领域核心学术团体,青岛市政治学会将进一步凝聚驻青高校、党校及政法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政治学领域专家学者,组建骨干研究力量,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核心研讨方向,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重大部署,通过专题研讨、联合攻关等多元化形式,进行系统性、学理化阐释与体系化研究,推动全会精神与青岛地方发展实践深度融合,为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注入强劲智力动能。

张洪坤在开幕式上对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要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阐释。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坚持以学术研究服务理论创新,以文化育人服务立德树人,努力在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推动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专家主旨报告环节由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胜主持。青岛市委统战部原一级巡视员、青岛市政治学会会长、王振海教授,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春元,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副主任、山东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蒋锐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瑞涛教授,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贾乐芳教授,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华章琳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付欣教授,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常春教授,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赵永刚教授,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校刊部主任、《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主编牛月永教授依次作主旨报告。

王振海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国下一个五年的发展确立了目标方向,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运行的重要引擎。每隔五年推出的发展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密码,已成为学界的广泛共识。五年规划具有显著特色与优势:一是前瞻性,规划的制定广泛吸纳全社会智慧并紧密追踪世界发展前沿趋势,通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实施机制,为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二是确定性,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围绕明确目标持续奋斗,为科技创新与国家整体实力提升筑牢坚实基础;三是连续性,规划的制定有效保证国家发展的核心方向和关键工作保持连贯,在扶贫、环保、科技创新等重大部署上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通过长期持续推进,最终取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卓越成效。这三大特性共同构筑了中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制度优势。

undefined

王春元系统阐述了青岛社科事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方向。他表示,青岛在港口建设、智能制造、乡村振兴、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快速发展,在社科领域必须主动对接城市新质发展需求,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开展相关科研研究奠定基础。当前青岛社科领域在管理与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创新资金保障机制,构建多元化投入体系。这些举措将共同推动青岛社科事业实现进一步发展,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蒋锐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等,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必须直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短板,推动制造业从“大”到“强”的转型升级,以新兴科技驱动摆脱对传统路径的依赖,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针对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系统工程,需通过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及社会保障建设等可操作的举措,在国内大循环中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要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瑞涛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起步的历史交汇点召开的重要会议,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驻青高校要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深化,依托高校学术平台优势进行体系化阐释,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学术体系和育人体系,推动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同频共振。

贾乐芳表示,要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应突破传统模式,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统一战线教育协同育人新路径。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思政课生动教学资源,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实践的有机转化。同时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坚定“四个自信”,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塑造灵魂、启迪思想的主阵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华章琳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部署,阐释了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的内在深刻联系。我们需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优质均衡体系,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持续人才支撑与创新动力,让高等教育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中彰显更大价值。

王付欣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宏阔视野和胸怀天下的大国担当。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常春认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一是朝着更高现代化目标奋进,需保持历史耐心、尊重客观规律,同时发挥历史主动精神、锐意进取;二是当前处于机遇与挑战交织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需聚焦系统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三是强化党的自我革命这一根本保证,凝聚团结奋斗力量,重点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

赵永刚提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治理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也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广大师生应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理论自信,切实肩负起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责任。

牛月永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既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会议。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职责功能,新时代的改革发展既注重党建引领作用,更强调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会议最后由曹胜作总结发言,他表示,高校作为思想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持续深化理论研究阐释,推动学术成果向教学资源、育人实效转化。各高校协同合作、经验共享,在构建新时代思政育人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铸魂育人的生动实践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坚实成效,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高校智慧与担当。

undefined

本次研讨会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会议搭建起山东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常态化交流平台,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育人质量注入强劲动力,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走深走实,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本次学术研讨会由青岛市政治学会、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山东大学、中共青岛市委党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马院院长、专家学者参加会议。